推荐新闻
【经济日报】山东泉林集团:点“草”成金 化废为肥
发布时间:
2017-08-17
山东泉林集团:点“草”成金 化废为肥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初秋,山东省高唐县的一处湿地,锦鲤在水中游来游去,芦苇等水生植物格外青翠。然而谁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一家企业制浆造纸环保处理系统的生态湿地。
这家企业叫山东泉林集团,是一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也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秸秆制浆造纸,是该企业的一个产业板块。曾几何时,“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流”,是造纸产业留给人们的印象。而此时,距湿地不远处,总排口的展板上清晰地显示企业外排水的水质指标。“我们的水质指标不仅遥遥领先国家和地方标准,也优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木浆环保标准,可供生产循环利用及农业灌溉。”公司副总经理任立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泉林的产能日益扩大,但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总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其独特的产业模式。这套包涵241项自主创新技术、190项授权专利、5项国际领先技术,覆盖秸秆收储、制浆、造纸、制肥等全产业链的产业模式,被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为“泉林模式”。该模式对秸秆实施原料化、肥料化联合开发,把秸秆“吃干榨尽”,实现了产业价值最大化。
泉林集团董事长李洪法说,“泉林模式”做到了“一草两用”。一是通过自主创新,把秸秆纤维素用于生产秸秆浆及文化纸、生活用纸、食品包装等高端产品,实现秸秆浆由箱板纸、瓦楞纸等低档产品原料向高档产品原料的跃升;二是把秸秆中的木质素等转化为黄腐酸,生产黄腐酸有机肥。
在制浆车间,记者看到,从备料到成浆整个过程全部实现了控制自动化、检测检验自动化,这是全球第一条秸秆立式连续蒸煮生产线。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贾明昊告诉记者,泉林是世界上唯一从秸秆中提取纤维素、黄腐酸两大类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泉林集团利用1吨秸秆可以生产出0.4吨本色草浆和0.8吨黄腐酸有机肥,实现产值5400元以上。
业内专家分析,“泉林模式”的产业链条长,并且纤维素和黄腐酸的可开发产品十分丰富,尤其是黄腐酸在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养殖等领域极具潜力。根据我国黄腐酸的消耗空间,该模式如大规模推广,可以形成年处理2亿吨秸秆、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秸秆变身显生态“本色”
泉林集团利用废水氧化塘建成的人工生态湿地,下一步将成为集废水处理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在农业大省和造纸业大省的山东,提起泉林集团,人们首先会想到两样东西——本色纸和黄腐酸肥。从早年专注于造纸,在铜版纸、软包纸领域做到行业领先,到如今专注秸秆综合利用,产品覆盖秸秆本色纸浆与黄腐酸衍生产品,泉林集团以独特的“泉林模式”实现了从传统造纸产业到工农复合循环经济产业的绿色转变。
清洁制浆——环保本色纸领先世界
以本色秸秆纤维浆为原料自主开发的不经含氯漂白、不增白的环保秸秆本色系列纸品,不仅增添了新的纸品品类,还节省了大量木材消耗
“泉林本色生活用纸采用不经含氯漂白、不产生二恶英的先进工艺,具有低碳环保特色和食品级安全性能,除用于餐巾纸、厨房用纸、擦手纸、厕纸等传统品类外,还被用作奶牛乳头擦拭纸,这种柔和、吸水性强且不含二恶英的食品级生活用纸,给牛奶的卫生安全又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在产品展示厅,泉林集团生活用纸销售部部长房翔宇介绍。
泉林独创的本色纸得益于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秸秆清洁制浆技术。我国著名纸业专家余贻骥2014年曾撰文指出,在开发与木浆生产媲美的全新生产工艺与装备方面,“山东泉林纸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他们创建的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使秸秆纤维原料制浆显示了新的勃勃生机”。
前不久,国家公布了11个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其中6项在造纸领域,而泉林集团就占了4项。泉林以本色秸秆纤维浆为原料自主开发的不经含氯漂白、不增白的环保秸秆本色系列纸品,不仅为造纸工业增添了新的纸品品类,还节省了大量木材消耗。与木材制浆的经济性比较,“泉林模式”平均2.5吨秸秆生产1吨浆,可替代4方木材,即1500元的秸秆创造的价值相当于2400元的木材。
在10万吨文化纸车间,记者看到了一台大型草浆纸机,这是该公司自主设计的草浆纸机。车间负责人说,造纸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草浆和木浆最大的区分是脱水的速度问题,草浆脱水速度慢,木浆脱水速度快。“世界上领先的木浆造纸技术属于欧盟,但是领先的草浆造纸技术属于泉林。”
在泉林集团天和包装车间,各式各样的本色食品包装盒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本色食品包装盒,可以抗120摄氏度的热油,比发泡盒坚固,比塑料盒环保,通过了美国FDA、欧盟SGS和日本厚生省等食品级检测机构的检测,环保、天然、可快速降解,是塑料制品和发泡餐具的最佳替代品,订单供不应求,产品90%销往欧美、日韩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化还田——为生态农业提供“原料”
泉林集团生产的黄腐酸广泛用于多种农作物,成为一揽子解决秸秆焚烧、提升地力、农产品提质增产、化肥农药减量的方案
“在国际上,黄腐酸的生产成本是比较高的,而泉林模式把它降到比化肥还低。”泉林嘉有公司研发总经理郭良进说,在泉林,秸秆木质素不再作为污染物去被动处理,而是经过一系列自主创新工艺,将其转化为高活性黄腐酸肥料。
黄腐酸是一种水溶性腐殖酸,业内公认的植物生长促进剂、肥效增进剂、土壤改良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有企业想生产矿源黄腐酸,但因几十吨煤才能生产出一吨黄腐酸,投入大、污染严重,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泉林通过秸秆提取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
“美国是从海藻中提取黄腐酸的,成本为17万元/吨。从褐煤中提取,成本为2万元/吨,而泉林用秸秆提取,成本不到3000元/吨。原来黄腐酸成本高,不能大面积施用。泉林模式把成本降了下来,使得黄腐酸肥料在农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泉林嘉有公司副总经理袁岩告诉记者。如今,泉林集团生产的黄腐酸作为底肥、追肥、叶面肥等广泛用于多种农作物,已在我国4000万亩耕地面积上应用。
在高唐县梁村镇西张村的玉米地里,记者见到了山东省农科院和泉林集团合作的两亩试验田。随手拔下试验田里施过黄腐酸肥料的玉米苗,和未施过该肥的玉米苗摆在一起,区别立见:前者根系明显更多,这意味着吸收土壤营养能力更强,叶面也更宽阔,说明光合作用更好,用尺量一量杆部,前者比后者粗了好几毫米。
山东省农科院相关专家表示,如果常规施用化肥减少20%,同时施加10公斤黄腐酸水溶肥,每亩小麦产量和常规施肥差不多。在泉林集团董事长李洪法看来,黄腐酸肥料是一揽子解决秸秆焚烧、提升地力、农产品提质增产、化肥农药减量的方案。
市场化收储——破解秸秆收集难题
通过“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秸秆收储体系,建立了“企业+乡镇收储中心+村级收集点+农户”四位一体的收储机制
一个企业一年要“吃掉”近200万吨秸秆,而1亩小麦的秸秆可收集量约0.25吨。那么,200万吨秸秆就是80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的秸秆可收集量。这么多的秸秆如何收进来?
泉林集团通过“划片收储、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秸秆收储体系,建立了“企业+乡镇收储中心+村级收集点+农户”四位一体的收储机制:在每村设立一个村级收集点,按合同约定,可获得企业的专用收储装备、贷款担保、保护价收购等支持,负责区域内秸秆打捆收集,向乡镇收储中心交售;每30个村级收集点设立1个乡镇收储中心,作为秸秆分散储存地,按生产计划进行有序调拨;最关键的是定价。泉林集团把秸秆收购价定在每吨600元左右,远高于其他秸秆利用途径的收购价,但与木材制浆相比仍然有成本优势,调动了收储人员的积极性。
高唐县人和办事处孙庄村村民张洪江就是一家村级收集点负责人,覆盖了周围七八个村的4000多亩地。他买了3台打捆机,每台秸秆打捆机可以跟随两三台联合收割机作业,农作物收割当天即可完成打捆离田,3天可实现周边约1000亩土地的秸秆全部离田。
惠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泉林集团旗下负责秸秆收储体系的公司。公司总经理宋占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台打捆机每年完成秸秆打捆250吨计算,村级收集点除去给予农户补贴、短途运输、油耗等费用,每吨秸秆可获利140元,年最低可获益3.5万元;以5000吨的收储中心为例,除去雨布、看管、土地使用、二次加压、长途运输等费用,每吨秸秆可获利70元至120元,年最低获益在35万元以上。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调研组指出,泉林集团的秸秆收储和综合利用,除了带动收储点农户增收外,至少还可以带动以下两类农民增收:出售秸秆的普通农户和秸秆收储的雇工农户。目前村级收储点收购农民秸秆平均价格为每吨260元,按1亩地产小麦秸秆0.2吨、玉米秸秆0.25吨计算,农民光卖秸秆一项就可以实现亩均增收110多元;秸秆收储的雇工农户,主要获得劳务收入和运输业收入。据测算,收储1吨秸秆可以带来40元的劳务收入和30元的运输业收入。
李洪法:绿色发展要靠不断创新
“李洪法带领泉林开创了生态纸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引领泉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泉林集团董事长、教授级高工李洪法获得山东省循环经济领军人物称号时,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因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李洪法还获得了“何梁何利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被环保部授予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
李洪法的绿色实践与泉林集团的转型发展密不可分。在1976年到1993年的企业初创阶段,企业规模机制纸产量仅1.5万吨,产品档次低、结构单一,始终在困境中徘徊。自1993年起,在新任负责人李洪法的带领下,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相继研制开发出静电复印纸、特种胶印书写纸等新品种,产值、利税连年增加。
泉林集团在实施规模扩张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环保瓶颈约束的影响愈加突出。面对逐步加严的环境标准要求,泉林一度面临生与死的抉择。
到底是另辟蹊径发展进口木浆造纸,还是坚持秸秆制浆闯出一条新路?按照当时的成本核算,泉林的制浆环保处理占了总成本的五分之一,总支出比员工工资还高。草类制浆和漂白过程中排放的黑液是纸业的主要污染源,草浆造纸的耗水又远高于木浆造纸,“草浆造纸转向商品木浆和废纸制浆”几乎成了当时参与决策人员一边倒的意见。但李洪法力排众议决定:坚定不移地发展秸秆清洁造纸。
事实证明,李洪法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与泉林纸业规模相当的邻近造纸厂抱着“等等看”的侥幸心理,环保工程只建了一半就停下了,导致4万多吨的制浆生产线停产,该造纸厂已被环保部门勒令关停。也有其他造纸厂扩大木浆造纸规模后,由于国际木浆价格波动大,无法承受过高成本而限产、停产,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此后,泉林立足解决造纸业相关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实现清洁制浆造纸为出发点,开展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全方位技术创新。在李洪法的带领下,泉林已开发出与秸秆清洁制浆造纸相关的7大领域系列装备。全球第一条自动化程度最高、单条线产能最大的立式连续蒸煮器,高速草浆纸机等装备,秸秆打捆机及自动捡拾设备等企业自主设计的系列装备,不仅为企业工艺技术提供了全产业链应用载体,也有力带动了产业装备国产化发展。
国际知名制浆造纸专家、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教授张厚民曾致信李洪法,“我们过去认为快速置换加热技术和液体置换技术用于麦草是不可行的。你们的发明证明了我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你们做到了液体置换蒸煮,这是一项全新技术,在麦草制浆中未曾听说过。这种现代草浆制浆技术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对中国这样的纤维匮乏的国家极其重要”。
眼下,李洪法越来越关注“泉林模式”黄腐酸有机肥的农业应用。他认为,如果能覆盖更大的种植面积,会对我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做出更大贡献,更重要的是,农作物品质有望提升,耕地质量也会得到全面改善。如今,他正在全国秸秆丰富地区推广“泉林模式”,输出泉林技术、装备及管理,目前吉林德惠市、黑龙江佳木斯市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已在建设中。
秸秆纸肥一体化利用亟待推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纸张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我国森林资源相对缺乏,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造纸用木浆。近年来,木浆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造纸行业的产业安全。秸秆资源丰富,用秸秆造纸可以有效解决原来的短期难题,但由于我国草浆生产普遍规模偏低,不能用于高档纸品生产,加之草浆的黑液提取率低,加重了环境污染和治理负担。
如果能突破秸秆清洁制浆的技术瓶颈,将会使我国丰富的秸秆纤维原料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泉林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不仅破解了制约造纸企业发展的纤维原料、环境保护和水资源3大技术瓶颈,还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
泉林的实践让记者体会到,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无论是原材料的减量化还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都有赖于新技术的应用。循环经济往往涉及多个产业,因此,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也是重要条件。从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循环经济创新体系,发挥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为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主要是用做饲料、燃料和肥料,大规模产业化利用不足,导致秸秆商品化程度低、农民直接受益不多,推广局限性大。目前看,秸秆纸肥一体化利用技术工艺成熟、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是适宜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建议有关部门把秸秆纸肥一体化作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主要运作模式,在我国秸秆丰富地区实施统筹规划布局,同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到秸秆资源丰富地区投资建设秸秆纸肥一体化项目,推动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山东泉林集团
泉林嘉有肥料
泉林本色
泉林秸秆高科